小兒推拿簡介: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由于小兒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運法、捏法、擦法、搗法、捻法、刮法、搖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故現稱“復式操作法”,如黃蜂入洞、打馬過天河、運水入土等。
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推拿時,應按順序依次操作,以免遺漏。應先輕手法,如推、揉、運等,后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頭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
小兒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據其手法操作可分為直線、旋轉及垂直方向,可根據操作方向來決定補瀉原則。
1.直線方向
主要是應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線狀穴位。總的補瀉原則為:向心方向推為補法,離心方向推為瀉法,來回推為平補平瀉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經絡線上,它們共同的補瀉原則是:順經方向推為補,逆經方向推為瀉,來回推為平補平瀉。
2.旋轉方向
多用于揉、運、摩等手法,施于面、點狀穴位。總的補瀉原則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為補,逆時針方向旋轉為瀉,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如果是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時,其補瀉原則為:向內旋轉為補,向外旋轉為瀉,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
3.垂直方向
多用于按、掐、拿等手法,施于點狀穴位。其補瀉原則以手法的輕重定補瀉,重手法為瀉法,輕手法為補法,不輕不重為平補平瀉。
此外,還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為特定的,不受以上補瀉原則約束,例如推三關、清天河水等。
貝倍康小兒推拿簡介:
清河區貝倍康保健服務部是淮安首家專業從事小兒推拿的現代化非醫療性小兒健康調理機構,本機構常年開展小兒媽媽興趣班、臨床帶教職業加盟培訓。
貝倍康小兒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配以祖傳小兒推拿技法,不用打針不用吃藥,采用穴位推拿,穴位敷貼,穴位艾灸等方式,通過調節臟腑,疏通經絡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有病調理,無病保健的目的。我館臨床經驗豐富的國家高級兒童中醫調養師、高級按摩師藝從小兒推拿泰斗張寄崗師徒,在繼承前輩推拿真傳的同時,專攻小兒推拿多年有余,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等方面經驗豐富,真正把貼心服務送給每一位家長!
貝倍康小兒推拿范圍:
小兒感冒、發熱、咳嗽、腹瀉、便秘、厭食、嘔吐、夜啼、遺尿、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口瘡、斜頸、小兒手足口病、小兒抽動癥、青少年近視等。
清河區貝倍康保健服務部傳承了盲校派張氏推拿的醫技精髓,使傳統小兒推拿醫技與現代醫技相結合,更能辨證施治。現我館開設小兒推拿職業培訓班,喜歡孩子熱愛中醫的朋友都可報名參加學習,另外開設媽媽興趣班,針對孩子經常的感冒發燒,做一個爭對性的培訓。
我們有專業的講師團隊和系統化的課程培訓,從理論到動手實操由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的小兒推拿專家授課,保證手法統一,治療效果一致,可以無任何醫學知識背景,不讓你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