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遠木業是專業木方生產、林經理:177~7223~5825批發中心,供應各種規格木方口料,有落葉松、白松、紅松、樟子松等品種,質量上乘,價格實惠。
木方是根據實際加工需要加工成一定規格形狀的方形條木。
木方常規尺寸:35×85、38×88、40×90、45×90、50×100、55×68、60×70、80×80、90×90、100×100、120×120…
木方長度一般有:2000、2500、2700、3000、3500、4000、4700、5000、6000;
建筑木方材質:落葉松、白松、樟子松,等;
常規用途:包裝料、防腐坯料、炭化坯料、深度碳化木、集成材坯料、工程跳板等
使用范圍:橋梁、建筑工程模板支撐,骨架,枕木。
![](http://www.chdbwtx.cn/skin/m04blueskin/image/lazy.gif)
木業資訊:
“綠化地球,中國是榜樣”
近日,美國航天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在分析了美國航天局“特拉”號衛星和“阿卡”號衛星的觀測數據后發現,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中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比居全球首位。
本報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系教授瑞加·梅內尼,以及該論文作者——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系博士生陳馳。
“在觀測到地球綠化面積增加后,我們初以為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促進了植物生長。但對相關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在植樹造林和集約農業等方面也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瑞加·梅內尼表示。
“全球的變綠趨勢與全球農作物凈初級生產力的分布十分吻合,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植被葉面積增加得更為明顯。”陳馳表示,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中國和印度在陸地植被面積只占全球總量9%的情況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約1/3,“其中中國貢獻了全球綠化增量的約1/4,令人贊嘆”。
“這項發現與人們原本設想的情況相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通過植樹造林和提高農業效率,使得其在全球綠化方面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發達國家。”陳馳表示,中國貢獻中42%來自植樹造林,32%來自集約農業。集約農業可使人們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的農作物,而北半球大規模植樹造林等護林活動更加顯現了人為因素的重要性。例如在中國,人為管理的森林的面積增速比自然生長的森林的面積增速要大29%。“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綠化地球,中國是榜樣。”瑞加·梅內尼認為,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為其他國家提供了良好范例,“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了諸多植樹造林項目,努力綠化這片土地”。他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國有可能采用更加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更加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也推動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者和引領者”。
“中國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展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陳馳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印象深刻,認為這一重要發展理念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實施了許多重要的生態環保工程來保護環境和擴大森林面積,例如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太行山綠化等,有效地減少了土地沙漠化、降低空氣污染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這將為全球綠地面積增加繼續發揮重要促進作用。”